“时间银行”:一种新型养老模式!

#时间志工#同壹楼长2024-05-27

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,养老,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。现在年轻的我们,将来老了怎么办?这不仅仅是老年群体的事情,这也是我...

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,

养老,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。

现在年轻的我们,将来老了怎么办?

这不仅仅是老年群体的事情,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!

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达 2.64 亿,预计 2025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将突破 3 亿,2033 年将突破 4 亿。随着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,养老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。

今天给大家推介一种新型养老模式,在这种模式下,每个人都能做!这个模式既省钱,能够促进新老交融,更能发扬和传承一个国家,一个民族,一个社会的爱心。

时间银行:“年轻存时间、年老享服务”,“时间银行”作为互助养老的一种新模式开始在各地兴起。

“时间银行”概念是一个“舶来品”。1980年,美国学者埃德加·卡恩提出时间银行概念,把时间与公益挂钩,倡导社区成员利用闲散时间,帮助有需要的人,并把付出的志愿服务时间以虚拟货币形式存储,当自己有需要时可从中支取。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“互助养老”。

据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编写的《中国时间银行发展研究报告》显示,目前时间银行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,广泛应用于互助养老、医疗服务、社会救助、社区融合等场景。

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益探索,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为解决我国老年群体照料难题、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。

“时间银行”互助养老模式具有以下优势:

一是通过共建共享提高了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效率。“时间银行”以社区参与为抓手,鼓励全社会加入养老志愿服务,协同、激发各方力量参与其中,以“时间”为纽带将服务者与被服务者连接起来,参与者以“此时”服务时间换取“彼时”被服务时间,实现跨时空的互惠交换,有效盘活全社会养老服务资源。

二是通过互惠交换实现了更高水平的民主参与。“时间银行”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上完成养老服务资源的互换,实践过程中参与主体也从“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”逐步拓展到了“全社会共同参与”,在充当养老服务平台和工具的同时,成为一种构建在社会信用体系之上的民主参与过程。每个参与者既是创造者同时也是使用者,且基于“时间币”的互助交易系统,不以营利为目的,不涉及钱财、权力、地位等差异,有效地拉近了人们之间的社会距离,帮助老年群体更有尊严地获取养老服务。

三是在提供养老服务中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。“时间银行”互助养老模式超越了传统的养老模式,在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的过程中,同时还充当着社会治理的手段和工具。微观层面来看,“时间银行”的全民参与形式决定了其对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协同的强调与重视,与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参与天然契合;宏观层面来看,“时间银行”模式在实现养老服务资源有效整合的同时,也是构建稳定的社会信用体系,实现“善治”的过程。

 

——以北京市为例谁可以参与服务?

在经过培训后,年满18周岁、热心公益事业、身心健康的北京市常住居民,或北京市未满18周岁的在校学生在其监护人的带领下参与养老志愿服务的,可成为志愿者并在“时间银行”建立对应个人账户,每服务1个小时可获得1个时间币并存入账户,时间币在全市范围内通存通兑。

时间币如何使用?志愿者既可以在60岁以后兑换相同时长的服务供本人使用;也可以赠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,让亲人享受服务;还可以向平台捐赠,由市民政局主导,通过平台向有需要的老年人来二次分配时间币,需要强调的是,服务是无价的,时间币不可兑换资金和实物。

服务内容有哪些?包括情感慰藉、协助服务、出行陪伴、文体活动、健康科普、法律援助、培训讲座、指导防范金融和网络风险等八大类服务。各区会根据本区老年人实际状况和志愿者专业特色、分布情况等,优化时间银行服务内容,推出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、接地气的服务项目。

 

不仅仅是北京

上海、南京、杭州、厦门、咸宁等地都已开展

“时间银行”养老试点工作

如果你的城市开展此项工作,

你会积极参与吗?

欢迎文末留言

相关话题

#时间银行

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

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